余甘子,大戟科,叶下珠属木本植物。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被现代医学界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丸”

余甘子,又称余甘果、油甘子、喉甘子、牛甘子、望果等。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还有个颇具印度风情的名字——庵摩罗果。

自从印度传入我国,余甘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余甘子不仅在民间流行,甚至还进入了宫廷。用现在的话说,那是相当牛!

(余甘子)

1

与佛学大师有深厚渊源

其实,庵摩罗果的梵文为āmalaka,正确的译法应为“庵摩罗迦”。

唐代的僧肇大师按照国人的习惯,译音后加上了“果”字,而为了方便称呼,又减去了庵摩罗迦的最后一个音节,简化成了现在的“庵摩罗果”。

在印度,庵摩罗果自古以来就作为药果使用,被称为“圣果”,广泛种植于印度各地。传入中国后,其价值就被各路大神进一步挖掘,渐渐发扬光大。而因其果实回味甘甜,在中国又被叫做余甘子。

2

成为宫廷保健品

到了唐代,余甘子的药用价值变得相当盛行,还被长达24章的篇幅记录在《四部医典》中。

唐本草记载它“主风虚热气”;

《本草拾遗》有曰“主补益,强气力”;

《海药本草》,专门记述由海外传入中国的药物的典籍,称其“主上气咳嗽”;

……

几百年来,余甘子的功效被多方位挖掘,越来越为世人所推崇。

直至元朝,余甘子的价值得到了官方的高度肯定,最终被列为宫廷保健品!余甘子与其他珍稀药材、水果一道,成为供皇亲贵族享用的健康佳品。

3

风头无俩的皇帝甘

余甘子可不仅仅作为药用,从明代以后,它就开始逐渐从中医使用为主的药品,成为食用为主的果类,更加亲民。

史说明朝正德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过惠安南田的一株余甘子树的果实,随后被诰封为“皇帝甘”,引得人们争相参观品尝。余甘子一时间风头无俩。

发展到近代,清朝药典《晶珠本草》亦有记载余甘子的药用保健功能。到了20世纪80年代,余甘子被国家卫生部列为我国第一批药食两用植物品种之首!

可以说,余甘子在药食界可谓“德高望重”,虽然乍入口比较酸涩,但不一会儿就满口生甘。不习惯生吃的人们,还会将余甘子进行腌制,或制作成果脯食用。

现在,余甘子不仅可以生吃,腌制,还可以冲泡饮用了。

荟然甘余甘子,采用优质的余甘鲜果制作而成,不仅食用方便,味道亦十分甘醇,还保留了余甘鲜果丰富的营养成分。冲泡一杯放在手边,闻其清香,悠然饮用,想必这是元朝皇帝也无法享受到的天然保健佳品吧!

荟然甘余甘子

一份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长按







































儿童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gjls/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