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源

本品来源于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

2别名

珍珠草、叶下珍珠、叶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

3药材性状

全草长10~40厘米。根黄白色,须根多数。茎圆柱形,有分枝;基部老茎灰褐色;幼枝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翅状锐棱,质脆,断面中空。叶互生,灰绿色,呈长椭圆形,先端斜或有小凸尖,基部偏斜,两面无毛,几无柄。生于叶背之下的小花已干,有的带有类似珍珠状的小果。气微香,叶味微苦。

4性味与归经

味微苦,性凉;归肝、脾、肾经.

5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至软,切段,干燥。

6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消积的功效。

7药用价值

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二疳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

8用法及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9使用注意

尚不明确。

10相关论述

1、《本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又治亡乳汁,治主米疳者最效。”

2、《植物名实图考》:“能除瘴气。”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肠炎腹泻。”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食。”

5、《贵州草药》:“清热,利水除湿,清肺。”

6、《四川常用中草药》:“清暑热,止痢疾;治红白痢疾,目赤肿痛,眼起云雾,眼生翳。”

7、《湖北中草药志》:“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眼结合膜炎,夜盲症,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黄疸型肝炎,喉炎,肺炎,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无名肿毒,蛇咬伤等症。”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文中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沛宝

两性疑问,产品咨询欢迎拨打--

投稿或你有故事,欢迎给沛宝留言联系

戳这里,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gjls/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