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叶下珠,

碧凉草是本人在仙侠群的网名,

龙珠草是本人在游戏群的网名,

请多多关照!

见到叶下珠的第一眼,

铱甜是将它误认成了小麻柳树的。

没成想通过搜索,发现它竟有

如此让人印象深刻的本名和别名。

《植物名实图考》载,

叶下珠为大戟科叶草本,

一年生,小巧玲珑,高者仅达尺许。

茎带紫红色,叶互生,

排列成复瓦状,二行。

叶片矩圆形,长二、三分,全绿,

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几无叶柄。

夏秋沿茎叶下面开白色小花,无花柄。

花后结扁圆形小果,形如小珠,

排列于假复叶下面。故有叶下珠之名。

叶下珠主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但身为四川人的铱甜,

却对它孤陋寡闻,

如果不是今天去某景区,

估计听到它的大名,

第一反应,这是谁的网名呢?

不过就算在植物众多的景区,

叶下珠的伙伴仍然稀少。

陪伴它最多的,

是随处可见的荩草与不知名的杂草等。

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全草,

去杂质,晒干。

性味微苦、甘,凉。

具有清热利尿,明目,

消积之功效。

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

结石,肠炎,小儿疳积,眼角膜炎,

黄疸型肝炎等,用途不少。

不仅可治疗肝肾,肠道等疾病,

外用还可治毒蛇咬伤等。

将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即可。

附方

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15-30g。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福建中草药》)

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15-30g。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15-20g,鸡、猪肝酌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一个提醒: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gyzz/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