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水果,初吃不识果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南宁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嘢摊!”那么,何谓“酸嘢摊”呢?这指的就是那些专门卖酸类食品的小摊。在南宁,就像四川人热爱辣味一样,当地人非常喜欢酸味。而在众多口感偏酸的水果中,广西盛行一种吃起来“苦尽甘来”的水果,即余甘果。这个水果不仅在广西流行,在广东、云南、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也有野生或种植。不同地区,它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字,如在云南被称为“滇橄榄”;而在其他地区,有人称之为“油甘果”、“牛甘果”、“油金子”等。在国外,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也有这个水果,通常被称为“Amla”,音译为“阿拉姆”,有时也被称为“印度醋栗”。 然而,在这里,我们遵循《本草纲目》中的名字,称之为“余甘果”。《本草纲目》这样描述它的味道:“其味初食苦涩,良久更甘,故名余甘!”余甘果,学名为余甘子,属于大戟科、叶下珠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地在亚洲热带地区,具体的产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目前,全球栽培余甘果最多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我国,另一个是印度。然而,尽管在国外余甘果备受热捧,但在我国却相当长时间比较冷清。原因主要在于余甘果独特的风味。有人认为余甘果吃起来既酸又不甜,味道类似醋栗,不能生食,只能用来加工成其他农副产品。在大多数以甜水果为主的地区,余甘果难以流行起来。然而,这一说法并不太准确。目前商业化的余甘果品种味道吃起来已经不再那么酸苦。如今的余甘果口感更加贴近“苦尽甘来”。初尝的时候,或许会感觉苦涩、酸涩,但只要忍住这开头的“苦”,再尝第二口时,口味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变得“酸酸甜甜”,愈嚼愈香甜,让人回味无穷。“初吃不识果中苦,再吃方知果中甜!”余甘果的风味就像电影《少林足球》中的苏乞儿,经历了人间富贵和疾苦,最终是苦尽甘来。 在余甘果的各种别名中,广西平南余甘果独具特色。平南余甘果指的是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是我国余甘果商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平南县丹竹镇廊廖村因种植余甘果而声名远扬,被誉为“余甘果村”。三四十年前,平南已有人开始商业化种植余甘果,但当时的市场和余甘果一样苦涩。当时的消费者主要追求甜水果,而像野生余甘果这样的品种基本上属于水果中的“废品”,几乎没人愿意购买。然而,平南余甘果靠着坚持,逐渐迎来了这个产业的“苦尽甘来”。近年来,随着各种小众饮品的兴起,余甘果也走上了大众化之路,许多余甘果被加工成各类饮品,在广西掀起了一波余甘果热潮,吸引了一批忠实的余甘果粉丝。年,平南余甘果的产值突破了1.6亿元,种植面积达到了1.8万亩。年,平南余甘果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以种植余甘果而被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区,为平南余甘果赢得了更多的声誉。 那么,余甘果究竟应该怎么吃呢?在广西,以前大多数人喜欢吃腌渍后的酸品,有人会加上一些辣椒面腌渍,也有人将余甘果封在密闭容器中,用盐水腌制多日后再食用,品味那一种“酸咸”味。然而,这些多是以前的老品种或野生余甘果,个头较小,酸苦口感强,果肉较少。而商业化栽培的余甘果,个头大,平均单果可达15克,是野生余甘果的2-3倍,果肉可食用率高,酸苦程度下降,直接食用起来不再那么“难以下咽”,保留了“苦尽甘来”的独特风味,也让口味更符合大众化。或许,如今的余甘果真的有望逐渐成为一个大众化的鲜食水果,流行于我国各地。 你认为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hxcf/12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叶子下面长珍珠的植物,以前总被大家忽
- 下一篇文章: 马岭河算盘子贵州发现木本植物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