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医学认为,肝癌多系瘀毒结聚于肝脏所致,因此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肝癌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肝炎、肝硬化与肝癌三者病因病机不能截然分开,而肝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与湿相关,故肝癌与湿也密切相关。

湿有外湿与内湿之分

我国肝癌高发区的气候具有潮湿、温暖、多雨的特点,该特点可以用六淫邪气或疫疠之气等外邪所概括。在此环境下,食品易霉变,水中藻类(微囊藻)毒素亦易生长繁殖。霉变的食物(如玉米、花生)和污染的饮水中均含有较高的黄曲霉素B1和藻类(微囊藻)毒素,食用霉变的食物,饮用污染的水,加之本身有肝炎疾患,则加速了向肝癌的转化。由此分析,外湿致病含义有二:一是气候变化的物理因素,指水湿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直接影响;二是与气象时令有关的生物学因素,指需要一定湿度而生长繁殖的细菌、病毒对人体的直接影响。除了外湿还有一种内湿也值得高度重视。南方喜食鱼虾螺蚝、生猛海鲜等滋湿阴柔之物,贪饮生冷果汁,热汤浓茶,煲点宵夜之品,若素体脾胃虚弱,或感受肝炎病毒而长期浸淫伤脾,更易招致邪气,聚而生积。

《医宗必读》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灵枢·百病始生》也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这些论述均说明人体正气(内因)的重要性。肝癌发病多为脾气亏虚,脾失健运,酿生湿浊。湿困脾胃,产生的内湿,使脾气更虚,而外湿(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此时极易侵袭,因同气相求,湿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

 湿邪内蕴的病机贯串肝癌整个病程

湿邪致病,多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这在肝癌早期也常表现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迨至湿邪已重,却又变证多端。肝癌中晚期患者常有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多种临床表现,舌苔也以腻苔多见。由此可见其发病过程均与湿邪密切相关。

湿邪伤脾,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得消化吸收,气血生化不足,肢体失于濡养,可见胃纳减退、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腹胀便溏;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痰内聚,阻滞气机,升降失常,可见腹满便闭、胸胁作痛、恶心呕吐;脾失健运,湿壅中焦,滞而化热,延及肺肾,水液滞留,则面浮肢肿、腹胀如鼓、尿少。脾虚生湿,湿阻则气滞,气滞则血运无力,可致血瘀。气滞血瘀,脉络不和,积而成块,故胁痛拒按,固着不移。积块日久,血络瘀结,中气大伤,运化无权,故疼痛加剧,饮食大减,消瘦脱形。不管临床症状如何千变万化,其病理变化皆由脾虚湿阻发展而来。故脾虚湿阻是其本,湿热、痰血、水液滞留是其标。

 肝癌的防与治均需重视祛湿

1、肝癌预防上重视外湿 

预防肝癌应从源头抓起,严防外湿入侵。具体措施包含改善环境,减少排污,使江河湖泊清辙,饮水质量达标,防霉祛毒,防治肝炎,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我国自改善饮用水,减少黄曲霉毒素B1摄入量,以及接种乙肝疫苗和实施健康教育以来,已使肝癌发病率明显下降。

2、肝癌治疗上重视内湿 

文章观点选自《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治疗肝癌勿忘祛湿》,原作者:吕书勤。

灵源万应茶强效调脾健胃,祛痰利湿,对湿气体质改善有积极作用。

其组方中有23种保肝成份:红茶叶、鬼针草、茯苓、小茴香、荷叶、赤芍、车前子、野甘草、叶下珠、肉豆蔻、泽泻、木瓜、墨旱莲、苍术、金银花、茵陈、柴胡、狗肝菜、虎咬红、一点红、木香、甘松、枳壳。

以上保肝成份对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慢性肝病的形成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xzjb/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