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草民老师微博内容整理

又被网友问到关于“阴虚、阳虚”的问题,不由想起一段往事。当年做企业时,距离终南山环山旅游线只有不到十公里。

于是一年到头,一有闲暇就往山里跑,七十二峪至少有一半几乎走到尽头。

那时候,厂子在扩建,扩建完工以后还没有复工,“快递哥”陪我住在厂里。他住我隔壁,我有事出门时,他帮我看大门。有一次在带他进山路上,他坐在副驾驶上,一边揉着头(他经常头疼),一边看风景,也问过我同样的话。

草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阴虚、阳虚,这个说法出自“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属于中医常用辨证方法之一,经常同时使用的还有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十四经辩证……等等。八纲辨证实际上就是把人体矛盾划分为四个坐标系,做辩证法筛除,最后确定病机。

这其实是一种最简单的辨证方法。但是仅就八纲辨证来讲,第一步要确定病位,第二步还要精细到病因。

比如风寒暑湿燥火皆可致病,那么我们面对的这个病机是否跟六淫有关?是否和五劳七伤有关?是否和天行外感有关?是否和饮食内伤有关?是否和情志有关?……一般来讲,我们使用八纲辨证之后得到一个结果,一定要用另一种辨证方法去印证。至少两种以上辨证方法得出同一结果,才算是辨证无误。复杂一些的疾病,经常要三四种辨证方法同时启用,最终才能得到一个比较确切的病机结果。而其他一些辨证方法,每一个都比八纲辨证更复杂。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阴虚、阳虚。人体经常会出现阴阳分布不平衡状态的,比如从三焦辩证来讲,就经常出现上焦阴虚同时伴有下焦阳虚这个现象;

或者出现阴阳五行辨证中的心火旺伴有肾水寒;或者五脏六腑辨证中的胃强脾弱、肝热胆寒之类;这时候,用一句:阴虚,或者阳虚去给患者下一个定语的医生,一定不是真正的中医。

比如说患者阴虚,虚在哪里?津液层面还是血液层面?三焦循环还是六腑运化?抑或是哪一脏、哪一腑阴虚,还是五脏六腑皆阴虚?患者这个阴虚被精确定位以后,还要考虑它是怎么来的、医者要根据这个信息来考虑怎么解决它。也就是病的来路和去路这个问题,见虚就补,是不对的。

因为补法,也只是中医常用“八法”之一,完整的八法叫作“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哪里会有一个中医,会靠一个补法包打天下、能够应对所有疾病呢?中医治疗的结果,是要让患者体内气血循环恢复到“中”的状态:阴平阳秘,六气不显,就是平人。

所以一切治疗都必须是精确定位,抽丝剥茧。治不好病,是医术问题。胡蒙乱碰,就是人品问题了。阴阳很简单,简单到生活中随处可见。草民在终南山深处一边开车穿行,一边对“快递哥”讲:简单如开车,方向盘左右可以视作阴阳。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也可以视作阴阳。前进档和后退档,也可以视作阴阳。这是决定车辆行进的三个不同层面的阴阳:它们不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统中起作用。

我们控制这三个阴阳层面,就可以平安快捷的到达目的地。但是人体的各个阴阳循环系统,比车辆复杂百倍、千倍都不止。而且人体阴阳转化是川流不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的。又怎样能够草率的去给患者下出一个整体阴虚或者阳虚的结论呢?

更可笑的是,中医界竟然还出现了一些新名词,比如“阴阳两虚”……使用这种名词的,没有一个是真中医。

类似的名词有很多,比如“气血不和”,简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遇到这种“中医”…赶紧跑吧!

保命要紧!

1

END

1

我们以推广中医健康公益活动,拓展中医文化事业及培养现代化经典中医师为使命,致力将经典中医文化普及惠民。如您有公益邀约,请扫码联系我们,谢谢!(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灸道源于民惠于民想获取更多草民资讯可添加以下联系方式

草民灸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xzjb/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