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原文:   事实真是如此吗?记者昨日辗转联系到一位在日本工作的扬州厨师,他粉碎了这一谣言:“无论是回转寿司店、居酒屋还是传统的日本料理店,都能见到三文鱼刺身。”同时,记者也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我市并未收到过因三文鱼寄生虫致病的报告。

  微博疯传三文鱼刺身有寄生虫?

  一条“看了蔡澜专栏,不敢吃三文鱼刺身了”的微博,在两天内被转发了近2万次。微博上的传言不少是捕风捉影,不足为信,但是,这一条微博的起源却是香港美食家蔡澜在《壹周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文中称:“正统的日本铺子,绝对不会卖三文鱼刺身,因为他们老早知道它的虫极多,只能用盐腌制过后烧熟来吃。三文鱼鱼肉颜色一直保持鲜红,即使腐坏了也不变,又闻不出异味,要非常非常小心。”

  这无疑将“三文鱼刺身”推上了风口浪尖,只是网友们的态度各不相同。

  “恍然大悟型”的网友说,“怪不得我每次吃生鱼片,吐得连孕妇都自愧不如!”;“坦然面对型”的网友说,“继续吃,怎么了”;“回头是岸型”的网友说,“再也不吃了!再见我的最爱!”;而“我来辟谣型”的网友则说,“在日本生活过多年的人表示纯属扯淡。”

  更多“吃货”的脑子里则满是问号:“怎么办啊?吃还是不吃呢?”

  厨师辟谣日本人常吃三文鱼刺身

  正统的日本铺子真的不卖三文鱼刺身?记者昨日在亚运大厨、瑞福酒店店主王峰的帮助下,与在名古屋工作的扬州厨师张宏军取得了联系。

  他很明确地告诉记者,无论是回转寿司店、居酒屋还是传统的日本料理店,都能见到三文鱼刺身。

  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认为,蔡澜的这番论断,可能是因为没有区分日语中的“鲑”和“三文鱼”所造成的误会。“在中文里,三文鱼和鲑鱼意思相同。但日语中指向的是不同的鱼类:鲑通常指的是白鲑鱼,而三文鱼指的是在挪威等地养殖的大西洋三文鱼。”他说,日本人确实没有生吃“鲑”的习惯,因为“鲑”容易有寄生虫。但挪威养殖的三文鱼,在日本是被广泛作为刺身食用的。

  疾控中心生食海产品确实有风险

  记者昨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从未收到过因三文鱼寄生虫致病的报告。

  但专家提醒,生吃任何海产

  品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三文鱼是深海鱼,但是也不能彻底排除有寄生虫的可能。“如果说三文鱼出现了寄生虫的,它的产生不大可能来自源头,而可能是运输过程中或者餐饮消费环节。比如,大型海鲜市场存放的三文鱼跟别的海鲜交叉污染,还有三文鱼进入酒店后产生二次污染等。”

  据了解,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早已出台了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法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35℃冷冻15个小时,或是零下20℃冷冻7天后才能生食,而欧盟的标准则是在零下20℃冷冻超过24小时。

  我国目前尚没有类似法律法规。因此,专家建议,想要完全吃得放心,最好还是吃熟食。同时,在挑选、食用三文鱼时,可以通过观察鱼肉上是否有凹凸的疙瘩,判断鱼肉是否被寄生虫污染。

  

  假三文鱼

  不适合做刺身

  相比寄生虫这一危险,市民其实更应注意微生物感染,以及是否还有假三文鱼。疾控专家说:“目前,正规市场上作为刺身贩售的三文鱼,90%以上都是从挪威进口的,都已经过国家进出口检疫的把关,所以寄生虫问题并非普遍现象。相对于寄生虫而言,鱼类在运送、加工的途中被微生物污染的几率更高,更需引起   张宏军告诉记者,市场上存在一种学名叫“虹鳟”的假三文鱼。这种鱼是淡水鱼,并不适合作为刺身食用。

  记者又查了查,不仅有餐馆用虹鳟冒充三文鱼,超市卖的三文鱼肉或制品有时也用虹鳟肉冒充,原因很简单,虹鳟要比三文鱼便宜得多。

  两种鱼的外观虽然很容易区别,但是用饲料染色的虹鳟肉却能乱真,光看肉块,即使是水产专家也未必能看出来,以至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发了一种通过基因检测区分三文鱼肉和虹鳟肉的技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xzjb/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