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定要趁热喝完吗专家分析误区,讲解正确中医内服方法
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91262929630808&wfr=spider&for=pc 往往出现一些疾病的时候不少的人会选择中医方法来进行治疗,因为有一部分毛病选择中医来进行处理是比较合适且见效快的。 此外,有很多的人都知道,喝中药对身体调节有好处,但是却不知道喝中药的方法,平时大家需要注意用中药进行调节身体,而且要注意煎中药的方式。 很多人对于苦苦的中药很难下咽,再加上煎出的中药有难以溶解的物质,这时候大家会纠结要不要全部喝掉?那么煎中药的汤液要全喝掉吗?贡方堂国医馆就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喝中药的常见困惑。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喝吧!”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那么,这种有没有道理呢? 中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1、温服 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 2、热服 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见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3、冷服 就是将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一般是作为解毒、清热的药,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解暑就需要这样的中药,所以说“冷服”效果更好。 此外,就方剂的名称来看,也可以对服药的温度作一个初步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叫做“汤”(如“桂枝汤”等)的中药方剂多数应热服,而叫做“饮”(如达原饮)的多数需要凉服。因为古语中汤和饮本身就是由温度的区别的。 煎中药的汤液要全部喝掉吗? 中药所煎服的汤药,放置时间长了以后处于碗底的泥糊状沉淀物中应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如果只喝上面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弃之不用,严重的影响了药效。所以以后大家喝中药的时候一定要全部喝掉,这样才会产生更好的药效。 常见的养生中药配方 1、内服 何首乌、生侧柏、黑芝麻、旱莲草、女贞子、生地各30克,陈皮15克,川椒9克,大青盐13克。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取药汁,放入黑豆克,煮至药汁全部被豆吸收光为止,将豆晒干后,每次嚼服60粒,每日3次,治愈方停。 2、外用 可以使用中草药配方的防脱洗发水和育发液,其组方内含头发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可营养发根,预防头发脱落。 1、侧重美白保湿、调理肌肤敏感的,配方是玉竹、杏仁、珍珠粉、白芷、白蘝、茯苓,各五克。 2、侧重净化毛孔、提亮肤色的,配方是薏仁、杏仁、蒲公英、黄莲、石膏,各五克。 敷脸前取适量中药美白粉末,慢慢加水调成泥状(不能太稀,容易滴落),一周敷1~2次,每次敷15~30分钟,时间以脸上中药泥巴不干裂为准。 1、内服 绿茶3~15份,淡竹叶15~25份,莲藕叶20~40份,佩兰15~30份,柚子皮膏5~13份,叶下珠2~10份,冬瓜皮5~15份,土茯苓25~40份,苏子8~20份,白芥子25~40份,莱菔子12~25份。 2、外用 纵观现代人的生活,熬夜是常态,加上经常待在室内吹空调,不喜运动,大量摄入冷饮等原因,导致湿气极易在体内堆积,进而引发诸多病症。艾脐贴和艾灸,能够有效帮助湿毒排出体外,保持健康平衡的体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zpjs/10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种野草农民见到就拔,殊不知它是珍贵的珍珠草,你见过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