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缸就是要解决各种藻类和藻类作斗争
藻类问题一直是水族养殖家最挥之不去的梦魔,却又不得不时时与它相见,其实以一个生态平衡的健康概念来看这个问题,藻类千百万年来就一直无所不在,空气中、土壤、水中,它们随时在我们身边的,既然不可能叫它们消失,我们就必须健康的面对这个问题——藻类必须存在我们的水族缸中!只是它们存在的量是多还是少! 而有趣的是,藻类的量多或量少,完全取决于我们对水族缸所设立的环境条件,有时我们的环境适合水草或鱼类生存,自然藻类就少一点,或少到肉眼看不到。相反的,如果因为疏于照顾或设立条件不正确所经营的环境,这时藻类正好占到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大量增生,一般我们所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这种“藻类共和国”泛滥的水族缸。所以藻类要多要少完全是操控在我们的手中,而不是藻类自己随便长出来的。即是黑毛藻(或称刷状藻)也不是随随便便会长在一个光合作用旺盛,繁花似锦的水草缸中。 因为水草缸中的各种基本设立条件一定必须附合水草生存的竞争优势,让水草的生活环境好到快乐似神仙,藻类相对之下不但被用力的比了下去,而且连一点点繁殖的机会也没有。至于必须掌握那些基本条件呢?以下几点可以作为重要参考: 一、光源的选择 一个水草缸的成败主因之一,来自于这个缸子的能源推动者──光源的选择。光源必须光谱正确,光量足够才有可能提供水草成长基本条件,光谱必须符合水草生长光谱,而这种适合水草生长的光谱却又正好是藻类最厌恶的光谱,这种物种生存的条件的对抗关系,正凸显出自然界的平衡机制。°K±°K左右的色温光谱是最适合光合作用的光谱选择,在这种色温下应保持足够的光照量,科学上来说,应以流明数(Lumin)来说明,但水族界不常用这个单位,所以概括来说,是以有效正确的光谱为率(°K±°K),否则不但意义不高,而且可能会长满整缸的藻类。 二、水质条件设定 大部分兴冲冲种水草的人,可能一切条件都做的到,但唯独水质的条件常常忽略或不知道,而导致水草一开始就成长不良,随之而起的是藻类大量爆发,在还不知所以然的情况下就结束了对水草的热爱。其实只要掌握水质的硬度条件就可以大致上进入正确的康庄大道,就好象养海水鱼,一定用海水,不管是天然或人工的,不致于有人想用淡水养红海黄金蝶、法国神仙吧!硬度在水草缸中的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我们习惯使用德制硬度dGH为单位,建议比较适合所有水草共生的水草缸硬度设定,约在7度左右,但对于中柳、红柳等水草,其硬度设定不妨再向上提升2度,亦即7-9度是比较保险的做法。这个条件对于一般入门的爱好者是比较不容易失误的,当然对于颇有心得的玩家们,在养殖条件上已随心所欲而不影响水草生长,则硬度条件可视个人需求而增减此范围。市面上硬度提升方法可以选购锭状的硬度提升锭,并以二氧化碳催反应,可以得到长期而稳定的水质总硬度及碳酸硬度(dGH)值。 例:一个四尺缸(4×2×2尺)总水量约为公升,若以强光为例,则光量选择约在×0.5~×0.7=~W之间,而一般水草缸的光量大多是以中光到强光之间为光量使用依据,极强光则往往必须使用卤素(或水银)吊灯方可达成。 三、充足的二氧化碳 或许这点很多人会说:“我每天都按时打CO2啊!”但是是否正确而足够就不会那么令人满意了,因为不足量的二氧化碳是无法推动水草的光合作用的,水草的竞争优势自然随之降低,藻类常在此时揭竿而起,大量盘据整个水草缸,水草随之逐一被覆盖而死亡。 CO2是否足够,光看说明书与目测经验是不够的,可以定时每2-3天以滴剂来测试水中二氧化碳是否足够,因为随着水草成长阶段的不同,其实每天水草缸需求的二氧化碳也是随之变化的,甚至一个换水,水质条件的改变也会造成每日例行打入的CO2浓度随之变化。建议水缸的CO2浓度在至少20-25ppm,即使是35ppm也不为过,可以另以所谓的长期指示剂来监测CO2浓度,但要注意使用期限,因为这类指标剂是需要定期更换的,否则当误报发生时,就是藻类孳生的时候了! 四、足够的水草养份 要水草长得好当然得供应好的营养,一般而言以根部的基础肥料和叶面的液体肥料为主。好的营养系统供应水草营养但不供应藻类营养需求,营养成份比例及配方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水草缸的平衡,营养不是愈多愈好,愈浓愈好,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好的营养是恰到好处,用完即可,过多的残余元素,水草利用不到自然是藻类拿去用,因此好的营养系统是针对水草缸开发研究的,将许多肥份元素加在一起只能说是一种肥料而已,是用来长草或是长藻不得而知! 长期使用基肥供应水草根部营养所需,可以持续很久一段时间。但水草生长过盛时根部营养会来不及供应,此时针对根系发达的水草,如九官草、蛋叶、中柳、红柳……等,必须在根部额外补充营养,如锭片设计的根部专用营养锭,可以定期植入砂中以维持这类水草旺盛成长。 五、正确过滤 水草缸的过滤建议以密闭式桶式过滤为主,过于瀑流或剧烈扬气的过滤装置,不但不能确保水草缸中CO2的指标浓度而且这种全天候24小时的高氧环境,正是藻类繁殖的最佳环境。 一般而言,藻类喜欢生长于水流较强、溶氧较高的环境下,如果各位经验上还记得,黑毛藻最常长在过滤器的水中出水口部份,不管是否使用洒水管,水流越快的地方,黑毛藻愈多愈茂密。因此在正确的使用滤材下,过滤桶的出水量与过滤量并非愈大、愈快愈好,讲究的应是硝化细菌系统的有效过滤效率。一般建议以每小时过滤量为水草缸总水量的2-3倍即可,过强的水量输出会造成水草缸CO2不足或是溶氧全天候过多,引起藻类滋生,而愈小的桶子愈大的出水量更是不足以形成有效的过滤,因为太快的水流是没有办法让硝化菌有充分时间来进行硝化反应的,在这种情形下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条件,显然对藻类的生存竞争有利太多了,水草长得不好,藻类子孙满堂,当然是一定的趋势了。 当然以上条件完美掌握的话,藻类问题当然一点也不成问题,只是对于初入门的玩家,似乎苛刻了些,而且要同时兼顾上面的主要重点,除了细心谨慎之外,使用器材的选择能力与实际操作经验,都可能是初入门的爱好者一个头两个大的实际问题。所以即使在非常小心的情况下,藻类还是比你早一步的长了出来!而且一旦长出来后的情况,几乎从此一路茁壮成长,直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接下来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去除令人讨厌的各种藻类,因为在预防已经失守的情况下,如何想办法战胜它们,就变成了最现实的问题了。 去除藻类,要先了解一下水箱中的藻类常常滋生的种类, 一、附着性藻类 是附着于缸壁内侧玻璃上的上一层褐色的附着性藻类,是属于较容易清除的藻种。起因是水中硝酸盐含量过高而导致大量增生。 二、丛生藻类 是一种绿色的毛状丛生藻类,此等藻类属于较高等的绿藻类,常发生在水草丛的上方,它扩张速度慢,看似不构成威胁,但用手摘除后其部份细小断裂丝状藻类却仍“住”在丛生水草如珍珠草,鹿角铁皇冠及墨丝丛中,随时伺机而发,因此有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无力感。今天除掉,明后天又看见一丛丛绿毛藻逐渐集结。 三、绿色丝状藻 但不象上述的绿毛藻丛生,它会一端附生在水草叶片上,另一端则随水流摇曳生姿,渐流渐长,它的生态特性与绿毛藻有相同的地方,也是野火烧不尽型的。在德国的某家杂志中把这种藻归类在“水质良好、水草健康成长”的指标生物,所以看到这种藻不知道是要恭喜你还是要同情你!其实这三种丝状藻又可细分为粗丝状及细丝状,上述的主角是指粗的品种而言,细丝状则不像粗丝状那么反应水草缸的健康状况。因为这种细丝状毛藻常在一些水草 状况不好的水草缸出现,而且丝牵得很长,故常被戏称“放风筝”! 四、黑毛藻或称刷状藻 这也是最常见的藻类,最令人讨恶的品种,其实它是一种红藻,在水中磷酸盐过高或硝盐过盛的情形下,又加上水流较强或曝气过滤设备,就会快速出现,占据水草缸的一个角落,当然水草身上也无一幸免,此时即使换水降低磷酸和硝酸盐到零的地步,这种黑毛藻也不会消失,只是扩张速度慢一点而已,所以一般人见到这种藻真是又恨又怕,几乎是象被判了死刑一样。 浅谈下藻类的去处理方法 一,褐藻 褐藻主要出现在开始建缸阶段,一般在新建缸的前三个月出现并且这个阶段经常会出现鱼虾无故死亡的现象,导致很多新手不知所措——经常出现的位置:缸壁以及沉木、石头等的表面——产生原因:个人感觉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体的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完善,经过几年的观察,一旦水体硝化系统建立完善后,这种藻类会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处理办法加快硝化系统的建立,开缸阶段可以选购优质硝化细菌按照说明添加进入草缸,或者更省时的方法是向熟识的草友要一块使用很长时间的滤棉,拿回来后不要清洗,尽快放入自己的过滤系统中,当然定期的清理缸壁、定期换水也是必须的功课,各类工具鱼虾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个人推荐小精灵,好用的很! 二,丝藻 褐藻刚刚消失,草友还没有来得及举杯庆贺,很多时候丝藻就会不知不觉的在莫斯等针叶状水草上生根发芽并大有泛滥之势,实际上我自己的感觉,如果缸子中出现了丝藻,应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你的缸子中的水质已经稳定,鱼虾不会再无故的死亡了,后面要做的就是如何控制并清除了。——经常出现的位置:针叶状水草如莫斯的叶面——产生原因:1,照明过强、水草过少2,肥料加入过量——处理办法:1,适当降低照明强度和时间2,适量减少肥料加入量3,长得过长的丝藻用废弃的牙刷卷起扔掉4,大量放入草虾,草虾是治理丝藻的最佳手段,但要靠大军团作战。三,蓝藻 蓝藻的颜色有绿色、黑色以及褐色等,像是鼻涕一样覆盖在底砂表面,有一种恶臭味道——经常出现的位置:底砂、底砂与缸壁的接触面。——产生原因:1,水质硬度过高2,底砂过细3,使用劣质基肥导致底床腐败——处理方法:使用洗沙器将其吸出四,绿水很多草友可能有过这个经历:本来清澈透明的水体,突然感觉雾蒙蒙的看不透亮,并逐渐变成雾蒙蒙的绿色,这就是出现了绿水。 ——产生原因:1,光照强度和时间过强、过长,阳光直射。2,过滤强度不足——处理方法:1,减少光照2,加强过滤3,加强换水4,使用紫外线灯杀灭造成绿水的孢子,但要注意紫外线不要外泄造成对人身的伤害(此方法据说很有效,但本人没用过)。五,绿斑藻 这种藻类是很多草友需要经常面对的,即使高手也不敢说没有遇到过绿斑藻这个问题——经常出现的位置:缸壁、阔叶阴性水草叶片表面如大榕、小榕等——产生的原因:1,光照强度过高2,光线反射效果不好——处理方法:1,使用青苔鼠、螺等生物治理2,改善灯罩的反光效果3,定期擦洗缸壁4,将长绿斑的老叶片剪掉,并适当调整水草布局,将容易长绿斑的水草淘汰。六,钢毛藻 钢毛藻与丝藻同为丝状,因此很多草友误认为是丝藻而采用治理丝藻的方法加以治理,当然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了——经常出现的位置:与丝藻经常出现在莫斯等水草的边缘有所区别,其经常出现在莫斯丛中以及牛毛根部的某一个点,成为一团的状态——产生的原因:到目前我自己不是很清楚——处理方法:牙刷卷出,这种藻草虾是无能为力的。七,黑毛藻 个人认为这是各种藻类中最难以对付的,一旦黑毛藻泛滥,会非常有碍观瞻,应尽快予以根除——经常出现的位置:沉木、过滤器出入水口、底砂、水草叶片等——产生的原因:1,水体的PH和硬度过高2,进入水体的残饵过多3,鱼类过多4,加入草缸的液肥组成不合理,导致元素失衡5,使用劣质基肥6,长时间不换水,导致养分积累7,过滤能力不足——处理方法一旦发现黑毛藻的踪迹,应在开始发生的阶段加以解决,解决办法如下:1,生物治理,买黑线飞狐入缸,以每1条/-mm缸体为单位,比如你的缸长度是mm,放入1-2条,以身体滚圆、体型优美、个头较小的为好品相,过大的黑线不喜欢干活。2,改善水质,黑毛比较容易发生在PH和硬度较高的水体中,以提高CO2溶解效率、软化水来降低PH和GH是必须,一般认为PH在6.5左右,GH在8左右较好。3,到水族市场不要兼收并蓄,看什么鱼都喜欢,什么都往缸子里面放,永远记住,草缸的主角是草,鱼类只是点缀。4,停止使用劣质肥料,有些劣质肥料由于养分配比不佳,是造成黑毛爆发的诱因。5,改善水质,加强过滤。6,使用戊二醛,但这个方法属于化学治理方法,简单有效,单注意不要过量,不然会死鱼虾八,鹿角藻 此种藻类因为也是黑色,外观很像黑毛藻,因此很多草友将其误认为是黑毛藻,其与黑毛藻最大的外观区别在于:黑毛藻很多时候是像一朵黑色菊花一样,而鹿角藻的外观仔细观察像是公鹿的鹿角。——经常出现的位置:水草叶片的边缘——产生的原因:1,水体中氨氮过多。2,水体碱性——处理方法:1,减少对鱼虾的喂食量,必要的时候减少鱼虾数量2,改善水质,如对水体进行软化,增加CO2加入量3,用镊子清理水草叶片,这是一个非常细致也是很枯燥的工作,必要时将长有鹿角藻的叶片摘除。以上就是自己自出道以来所遇到过的藻类以及自己的一些治理方法,大家姑且听之,感觉在养草的过程中不断的与各种藻类遭遇并不断的战胜之,是从一个新手成长为老手乃至高手的必经之路,当然我经历的藻类有限,所以距离高手也就差得很远。通过这几年与藻类的不断斗争的过程,我深深的感到:在水草养殖中,水草与藻类永远处于一种压跷跷板的关系中,水草状态好了,藻类自然就会得到遏制;而当藻类肆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水草绝不会处于最佳状态。总之,遏制藻类泛滥,健康的水草是最有利的武器,前边陈述的各种藻类产生的原因实际上都是水质、光照、肥料、CO2这四个主要因素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出了问题所致。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zpjs/1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黑光双行轨
- 下一篇文章: 天然加湿器吸水石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