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完全不需要治疗你太天真了
有很多人认为“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就代表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也会大大降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有缺陷的。都知道,有病就得去治疗,乙肝小三阳这种传染病更需要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 很多慢性乙肝患者甚至非肝病专科医务人员,都普遍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认为“小三阳”好而“大三阳”不好,只要“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治疗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如果“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且肝功能检查反复波动,就必须进行治疗,否则对身体危害更大,更容易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 勘误:“小三阳”并不等于病情轻、无传染性 慢性乙肝是我国第一大病,根据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万人,其中现症患者万例。慢性乙肝是引发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患者中约25%死于与乙肝病毒有关的肝病恶化。 所谓大、小三阳指的是乙肝免疫指标中E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阳性者为“大三阳”,阴性者为“小三阳”,它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病情轻重要看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及肝脏影像、病理等指标,传染性大小要看血中病毒载量。 因此,“大三阳”患者中有许多携带者暂时不需要治疗,但应定期复查,而“小三阳”患者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不能一概而论说“不用治疗”。同时,“小三阳”也不代表没有传染性,只是传染性没有“大三阳”那么强,平时生活中还是应该注意与家人使用物品分开,另外,家人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我国乙肝‘小三阳’患者非常多,约占乙肝总人数的30%~50%左右,过去认为‘大三阳’转成‘小三阳’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小,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这种认识是片面和有缺陷的。对于‘小三阳’患者一定要区别对待,该不该治疗视具体情况而定。 提醒:“小三阳”三种情况下需及时治疗 从理论上讲,所有“小三阳”患者都该得到治疗。“乙肝‘小三阳’的存在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对人体健康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我们进行的临床统计发现,肝癌患者中,90%是‘小三阳’患者,乙肝肝硬化、重症肝炎患者中,‘小三阳’患者也占多数。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全部治疗不太现实,这时可以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如果“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肝功能检查反复波动,临床上常称为HBEAG阴性慢乙肝,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此时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 “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肝功能正常,此时很多医生可能认为不需要治疗,但临床上,通过肝穿发现这些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通常比“大三阳”患者更严重,甚至部分患者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肝硬化,因此这部分患者其实应该尽早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另外,40岁以上、病程达到10年的“小三阳”患者,若HBV-DNA呈阳性,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及肝纤维化,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的“小三阳”患者,必须及时治疗: 1.HBV-DNA检查呈阳性者。 2.肝功能反复波动,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3.有明显的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 叶下珠片,国药准字,单方独剂中成药,保护肝细胞,减少肝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天然植物云南叶下珠为原料,按疗程服用能有效保护肝细胞,抑制乙肝病毒,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zpjs/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乙肝治疗药物大全你还在胡乱用药吗
- 下一篇文章: 每日学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