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它对中医学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这三方面。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顾名思义,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的治疗,要能够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疾病的发展都有顺逆传变的规律,正确的预测到疾病的发展则能够及时阻断疾病的加重或转变。在中医理论基础中,脏腑之间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在疾病的发展传变中主要包括五行传变,表里内外的传变。 我公司研发出《一种治疗猪病混合感染的中药散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6),该纯中药散剂以中草药抗病毒、抗感染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即扶正祛邪。正,即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与适应力、抵抗力、免疫力;邪,即一切致病因素。其中药抗病毒主要有直接抑制病毒与间接抑制病毒两条途径。直接抑制病毒主要是阻断病毒生存与繁殖过程的吸附、侵入、代谢、复制、成熟中的某一环节,从而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在临床上防制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解表药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可明显抑制流感病毒的感染。间接抑制病毒,是指中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等,通过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等途径而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 该散剂为国家发明专利,以清瘟败毒、扶正祛邪、抗菌消炎、促免疫、抗应激,又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原虫的功效。用于多种细菌性、病毒性及原虫性混合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zpjs/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些路边的草,竟然是有神奇功效的中草药
- 下一篇文章: 黑腺珍珠解蛇毒,养阴润肺百合花本草江湖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