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初夏光影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在我国传统中, 农历四月,被定义为“初夏”; 与之对应的五、六月, 被称之为"仲夏"与"季夏"。 或许你此前不曾留意, 在吴阳,人们不需从浅绿、 翠绿、墨绿等自然色彩的微变中观察, 也不需要接受 鸟啼、蝉鸣、蛙叫等动物声音的宣告, 而仅仅由一种食物味道的溢出, 就知道农历四月已尽,五月将至-- 周末的午后, 大雨没能阻隔粽子飘香, 也没能阻止初夏的离开。 是啊, 大雨没能改变时间的一维, 而谁又可以呢? 记得前几天同学康哥说 “‘命哄’、‘射虽拐’ 菩萨谷’、‘雷公狗’....... 这些动物频繁出现时, 才是我们记忆中吴阳的夏季。” 对此, 不少同龄人深以为然。 可是亲爱的老同学啊, 那些喜欢仰望星空、 动辄谈及理想的少年, 早与印象中的故乡, 一起跌入时间的缝隙, 再也触摸不到了。 不如趁着当下还有蝉鸣, 通过我的镜头, 看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吧。 海 提起吴阳这个南海边的小镇, 在人们的意识里, 第一时间涌现的大多是海。 从公历5月1号开始, 南海进入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 从那之后, 海边百舸上滩,众网尽藏。 只是 从年夏季开始的伏季休渔制度, 并没能阻止南海渔业资源的逐渐枯竭。 曾经熟悉的海鲜品种, 渐渐地,只存在于人们的回忆里。 初夏的海, 马鞍藤之下,是细而白的沙滩, 而沙滩之侧的目光所及处, 皆为水浮莲与工业垃圾。 为了应对这些从上游冲刷而下的垃圾, 春节前与公历5月上旬, 分别有大批的志愿者到海滩参与清理活动。 面对着垃圾围城(滩)这样的世界性问题, 在吴阳这样一个财力薄弱的农业小镇, 除了争取上级部门多予支持之外, 还需要更多的“醒觉者”, 以行动来引导、带领人们爱护身边的环境。 或许这种矛盾在吴阳还会持续许久, 但从一批批自发到海滩 参与清理的人那, 我看到了光明与希望。 对吴阳海描述更为清晰的另一篇文字---大海小镇。 当然, 吴阳海边除了沙滩、 马鞍藤与马尾松(木麻黄)之外, 还有诸多的植物。 蟛蜞菊。 若非编发此篇图文之需, 我对许多“熟悉”的植物, 不过是认其样而不知其名。 下面的“蟛蜞菊” 就一直被我称之为“小野菊”。 在吴阳海边, 生长着许许多多的入侵植物, 如这种“长春花”, 就是来自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 牵牛花 鬼针草 以下这种野外常见的植物, 此前我也称之为“小野菊”, 殊不知这种常见的植物居然有如此多的功效。 百度百科: 鬼针草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 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 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 风湿关节疼痛、疟疾, 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五爪金龙俗名番仔藤、掌叶牵牛。 藿香蓟。 一种路边常见的紫色小野花, 若有心思,可摘一把细细修剪, 可让环境瞬间充满文艺气息。 假连翘 在长满假连翘的围墙之内, 是吴阳的垃圾回收中转站。 “蓝天年糕”分别在过年和端午前, 与吴阳镇府、林氏志愿者队, 到这里慰问吴阳的环卫工人。 马缨丹 这种花开时像古时马头上的红樱, 故而得名。 马缨丹还有一个名字叫五色梅, 因为它在开放的过程会不断变色, 藉此吸引多种昆虫的传播。 当然,我们吴阳叫它臭气花。 百度百科: 马缨丹根、叶、花可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散解止痛等功效;是叶花两用观赏植物;又是绿地、荒山、草地、乱石碓、山沟、山坡,特别是护坎、护坡、护堤的优良灌木树种。在工业方面,马缨丹的根含橡胶类似物,可制造橡胶,茎干是造纸原料。叶加入烟丝可增加香味,也可代替砂纸用于磨光。叶有杀虫作用,可用于制造生物杀虫剂。但是马缨丹叶及未成熟果实具有毒性,人畜误食会中毒。 猩猩草。 这是一种近年 才在盆栽发展至野外的观赏性植物, 现今在海边也随处可见。 从前马尾松(木麻黄)林子里, 或野外随处可见的仙人掌, 如今难寻其踪。 开于金海岸大道旁的蒜香藤。 听闻沿海公路与金海岸大道的“大名”, 分别为“海滨大道”与“滨海大道”, 不知如何分辨的我, 更想知道的是谁定的路名。 城里 初夏, 一学生踩着自行车, 慢悠悠地穿过明成化年间的南城门。 那年曾采摘过的黄皮, 今又熟在了枝头。 三蝶? 有人说,这是梁祝与马, 可我想起的是金岳霖。 野花与蔷薇 远在他乡的弟弟, 总会隔三差五就在电话里问母亲, 家里的芒果结有几个, 什么时候才能熟。 料必家里近日新种的这株百香果, 也成了他们电话里讨论的内容。 “小满”后, 吴阳中学在新建的图书馆的西北方, 清理出一大块空地, 闻说是要重建一个带跑道的运动场; 料想此后, 这个百年学校的学生们, 可以不用再去借地上体育课了。 磅礴大气的图书馆之侧, 是正在倒塌的学宫。 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建筑, 在吴川的历史上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抛弃其建筑风格及历史意义不说, 这里除了状元林召棠与第一任驻美公使陈兰彬 等众所周知的名人在此求学外, 还是百年吴中的见证。 见《吴川县志》 正统四年(),知县刘震、 典史冯完在县城重建大成殿。 七年(), 县丞徐崇善在县城重修学宫。 (), 知县方宜贤在县城重修学宫.....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 我不懂所谓望气寻龙的堪舆说, 也捋不清孔庙与文脉之间的关系, 但我清楚的知道, 随着学宫一起倒塌的, 将会是历代吴阳人的集体记忆。 (上图摄于初夏) (下图摄于初夏) 真不希望这座躲过了战火与天灾, 躲过了“土改”, 躲过了“除四旧” 与十年浩劫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倒塌在史上物质最富足的年代。 真不希望从吴阳中学走出去的学子, 再回到学校时, 因发现找不到任何熟悉的景物, 而黯然神伤。 可据当下所闻所见, 这一切....... 无独有偶。 城里中山纪念堂, 粤西地区唯一一座, 具有时代审美特征, 容纳中西风格、且有统战意义的建筑, 在风雨中走过了它的88年时光后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 李绪洪教授看了纪念堂的照片后, 给出了 ”好的水泥建筑寿命是年左右“ 的结论), 迎来了广东中山纪念堂现状调研小组。 在惊叹于这座县级保护文物的精美 与完成对历史谜团的猜测后, 调研小组一行人 严肃地在中山纪念堂前留影。 他们清楚地意识到, 这样的合影,将会定格成历史。 只是,纵知倒塌在即, 但无能为力的感觉,真让人难过。 历史的偶然,时间的见证__吴阳中山纪念堂发现世所仅存的《世界纽约》报。 有空就来看看吧, 在时间面前, 哪怕是经历了时代更迭的建筑, 也是脆弱不堪, 此中包括已漏水如注的南城门。 蛤岭 与城里的暮气沉沉相比, 蛤岭是一条朝气蓬勃的村庄。 蛤岭村东濒南海,西临鉴江, 全村自先祖陈元宾 于清乾隆年间卜居于此, 至今蛤岭村的陈氏一族已有户, 约余人。 在过去的二百多年时间里, 蛤岭村是中国农耕社会的缩影; 渔樵耕读, 在这里并非只是文人 对田园生活的精神向往, 而是主要的谋生技能。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 逐梦的人们用各种方式 走出了海边的小渔村, 并在多个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些业有所成的村民们不忘初心, 积极回馈乡梓。 在他们的带领下, 从上世纪末开始, 该村先后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 用以改变村容村貌, 及提高村民精神文明的建设, 故近年来, 该村先后被评为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广东省旅游特色村”、 “广东省文明村”、 “广东省卫生村和广东省文明示范村” 以及首批“湛江最美的村庄”之一。 要知声名在外的蛤岭村的环境如何, 可点击下面两个链接,窥之一二。 花开.记年 芰荷.暮雨 十数年来, 蛤岭村以打造百年宜居村庄作为长远的目标, 前后筹集了1.2亿的资金, 在村里实施了三期基建工程。 迄今为止,环村大道、 商业街及蛤岭八大景等主体建筑, 及配套设施已%完成。 并长期聘请了16人, 在保洁、绿化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 在未来的规划里, 蛤岭村将立足于农业, 再以“十里荷塘”、“农家新貌”、 “新农村展览馆”、“田园牧歌”、 “蛤岭牌坊”、“擎天水塔”、 “真武神殿”、“生态园” 的蛤岭八大景点为主体, 来打造以生态游为主的村庄特色, 从依赖乡贤乡绅的捐赠, 调整到可持续自我发展的轨道上来。 莲雾 使君子 鼠尾草 蝉 为了感受到承传于基因里的阳光雨露, 它需要在黑暗的泥土中等待多年。 所以此刻必须歌唱, 必须放声歌唱, 庆贺这来之不易, 却又如此短暂的光明。 黑蚱蝉(牛屎遮) 蟪蛄(青遮)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子非蝶,要知, 蝴蝶计算的,不是月份, 而是刹那,蝴蝶乃有充足的时间。 小公园内的青蛙 变色龙(雷公狗) 旅人蕉,又名孔雀树。 假苹婆 闻说荷塘前的“荷香茶楼”, 要抢着在蛤岭第三届荷花节开幕前开业, 所以正在日以继夜地赶工。 芝蔼 芝蔼 这条与蛤岭村毗邻而居的村庄, 有着一个优美的名字。 芝,芝兰。蔼,草木茂盛。 与蛤岭一样,芝蔼村的部分外出创业者, 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房地产业、建筑业、 商贸业等领域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并带动村人共同致富。 在“芝兰齐芳蔼蔼绵延"这一 文化理念的带领下, 多位成功人士捐资打造了新农村建设, 相继完成了道路硬底化、排污暗渠化、 村前标志化及自来水供给等; 修建了芝蔼村文化楼、 公园、蓝球场、网球场、 足球场等文体设施, 通过对村前村后及周围环境的整治, 使绿树成萌,荷塘成景, 成为著名生态环境居住村庄。 并获得了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 ”湛江市文明村“、”湛江最美的村庄“、 ”湛江市宜居村庄“等誉称。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之初, 芝蔼与蛤岭的环境整治 与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一时伯仲。他们似把 ”乡村振兴“战略提前了二十年。 一辆耕者随手弃放于花生苗之间的自行车, 偶然地用红色点缀了一整片的绿。 霞街 乡贤祠与古水道。 霞街, 粤西地区唯一一条状元村。 而在状元林召棠出现前的三百多年时间里, 撑起霞街文化天空的是 明朝弘治庚戌科进士林廷瓛。 林廷瓛(-年)字公器, 号南峰,吴阳霞街村人, 24岁中举人, 37岁登明朝弘治庚戌科进士, 林廷瓛是霞街村建村后的第一位进士。 林廷瓛受业于陈白沙 (陈白沙是古代广东唯一 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 故有“岭南一人”之誉) 门下。 林廷瓛先后任浙江温州永嘉县知事、 苏州同知、后补建昌同知, 所至政绩卓著,政声雀起。 霞街林氏作为吴川书香大族, 及自林廷瓛始。 此后才有数百年长盛不衰之文脉, 至有“科甲名宗”之誉。 状元林召棠称林廷瓛为 “先民典型”、“百世范模”, 中国驻美国第一任公使陈兰彬赞他 “文光射斗,翰墨生辉”。 乡贤词建于古水道旁, 紧靠霞街北门, 是朝廷鉴于林廷瓛德昭政著, 在其逝世后, 准在其家乡建的香火祠。 古水道,鉴江支流。 古水道起于上郭读书楼, 路经西街(古县城西侧)村、 中街村、霞街村等, 直通鉴江乃入南海。 自古以来, 此道皆为吴川运输之要道, 直至汽车的普遍出现、 县城的搬迁,水道才逐渐淤塞。 关于水道昔日之景, 清状元林召棠曾有诗云: 鉴江东过青一湾,无数烟螺明镜里。 人说古中国的文化脉络, 是由水而衍生出来的, 吴阳也不例外-- 吴阳的多个古码头、宗祠, 都依水而建。 其中包括了上郭读书楼、 极浦亭、乡贤祠、 林氏大宗及高贤里牌坊等。 时逢盛世,政通人和, 那些曾没于时间之侧的文化痕迹, 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 再现往日荣辉。 其中包括了淤塞数十载的 古水道及荒废多年的乡贤祠。 疏通后的古水道不止风光如画, 还成为了附近居民闲余饭后的运动场所。 比邻乡贤祠的是霞街“二、三房”祠堂。 经历了从祠堂到粮库, 乃至后来鞭炮厂的千平建筑, 没能像乡贤祠那样得到修复。 隐匿在离离野草中的昨日, 用百年不腐的梁柱、 及榫卯结构上的精美雕刻, 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金莲庵前,黄蝶静憩,凤凰花开。 金莲庵内, 三角梅开。 白沙小学, 学生回校。 中街 极浦亭前,蓝花草开。 朱槿 记得初开的朱槿, 去掉底部的花萼, 可以吸到清甜的花汁。 古水道之外, 大花(大叶)紫薇开。 闸口 新沙村外, 一放学的学生踩着单车回家。 “谷雨”后, 一妇人骑车穿过尚未抽穗的稻田。 芝麻花 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 聚于大榕树下纳凉与闲聊。 还没有改造到的闸口大坝下, 捕鱼人小心地在湍急的江水里行走。 他说,我知道这个...是不对的.... 不过兄弟,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 真的很危险。 新勇 中垌黄村, 一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做规划的村庄, 主村内,道路横竖有度, 曾为一时之范。 杨屋坡外, 经过“土地确权”后, 部分丢荒的土地已经开始复耕。 但由于种种原因, 许些地方,仍然是野草离离。 三端 三端村委会, 与黄坡镇只有一江之隔。 自从国道改道,建了大桥, 往日吴阳到黄坡赖以通行的码头, 船锈草长,与对岸的楼房, 呈鳞次栉比状。 鉴江的江渚上, 水牛在晨光中悠闲地漫步。 “小满”后, 达智坉村外, 稻子开始抽穗。 水浮莲漫开着紫红色的花, 却掩盖不了它对环境的伤害。 官歌坉外, 两对鸭子在小水塘里漫游, 拍的时候想起了伊犁的天鹅湖, 及太史公与遇罗克..... 官歌坉, 绿草茵茵,飞鸟展翅, 水牛纳凉。 大坉 “荣居”侧,凤凰花开。 文坉村外, 稻田的延伸点中, 简易的小木屋与自行车, 成了“趣味点”。 文塔 文塔小学外, 三个骑车的少年。 沙角旋 拍了许多次的“双龙戏珠” 换个角度后,终于把它拍全了。 鉴江旁, 停止抽沙的工地, 人去船空。 秧义 名震一时的大地主吴拔英, 只留下“左牵黄,右擎苍” 的传说与荒芜的故园。 不远处, 一栋富丽堂皇的类徽式建筑拔地而起。 路旁, 一片白茅在夏风中摇曳。 上郭 在上郭村与秧地脚村之间, 有着一块数千平方米的草地。 某天路过, 见一群羊悠扬地在此地进食, 犹如在一块巨大的绿板上, 随意地洒入各种涂料, 色彩对比鲜明而又和谐自然, 让人心旷神怡。 那一瞬间, 我想起了李娟和她的阿勒泰。 以上的百余张图片, 除了用来对比的几张旧图外, 均为今年初夏在吴阳所拍。 皆说,“变化才是永恒”。 画面一旦成为记忆, 那一瞬间就已经成为过去。 无论你生于哪个年代, 走着走着,自己记忆中的吴阳, 都会成为跌进时间缝隙的故乡。 总有那么几个瞬间, 虽然能感知它就在跟前, 但伸手时, 它却显得陌生又遥远。 一如年的初夏, 虽历历在目, 宛如昨天, 但低头细看, 便知指缝藏不住时间。 所以无奈与否,都必须要说一句: 仲夏你好,初夏再见。 窃以为, 此篇的图片, 大多可以用来做屏保, 或者向别人介绍吴阳, 故分享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gyzz/10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谨慎异性相处,不拒绝对方的这些行为,很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