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子请进孩子心田祠堂边上小学堂第
祠堂边上小学堂第三期“山中的秘密” 年8月5日-9日 山中真有秘密吗? 5天的夏令营,15个生活在本社区的孩子、5位专业导师和多名志愿者,一同与自然和乡村的亲密接触:我们从大树紫荆中回忆起父母童年的秘密,从曼陀罗中看到了植物生长的秘密,从环保分类了解了垃圾宝贝的秘密,在协作和冲突中理解了友谊的秘密…… 第 1 天 -THEFIRSTDAY- 8月4日早晨还不到九点,几个孩子就已经焦急地在祠堂边上等候小学堂的开营。其他孩子陆陆续续到了,有参加过去年小学堂的孩子马上熟络地跟一木老师聊起了天,跟去年一样,一木老师将一直陪伴着孩子们。正在这时,一辆大摩托车“突突突”地开进操场,上尉老师一身迷彩服,戴着太阳眼镜,全身装备齐全地进场。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无痕山林”,在头陂村-白山村的行进过程中,来自流溪自然保护中心的户外教官上尉,带着大家体验自己与山林的关系。 出发之前当然要先来个热身,酷酷的上尉老师带起热身来却妙趣横生。分配好装备,大队人马便浩浩荡荡出发了。 这些山里的孩子,对爬山并不陌生。可是遇到危险的碎石斜坡路应该怎么办呢?上尉老师带着大家体验了陡坡行进的原则:每个人相隔一定距离行进,发现脚下有碎石滚落及时大喊“落石”提醒下方的队友。 到了休息点,上尉老师教大家如果队友落水或者遇险的救人绳结用法,孩子们都轮流体验了一下。 上尉老师还问了大家三个问题,“一片草原,如果有个人要经过,应该分散走还是在同一条路走?”,“遇到松鼠、野猪,怎样保持合理的观察距离?”,“在野外怎么处理自己的排泄物?”,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老师并不是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让大家对每个小朋友的想法进行投票,票数多的小朋友得到了小礼物。 上尉老师示范打火石点火的不同方法,而后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点火比赛。 中午孩子们在野外野炊,煮了玉米、鹌鹑蛋、香肠,就着馒头吃着很美味呢! 第 2 天 -THESECONDDAY- 第二天的“微观趣山野,五感大自然”由枪枪老师带领,先是用“大风吹”游戏进行了自我介绍,之后分别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五感小游戏,带孩子们认识了周边的植物故事。 枪枪老师给大家看了她在祠堂附近找到的不同的植物,然后由孩子们分组去找这11种植物。孩子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对每种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都有了认识,随后枪枪老师又一一讲解了这些植物。说起“大花紫荆”,一个孩子兴奋地说“我爸爸小时候就用这个中间插根牙签当陀螺玩”,其他孩子也都分享了自己跟这些植物之间的故事。 枪枪老师又拿出五个小香包,每个里面都装了我们常见的植物,孩子们通过嗅觉辨认相应的植物。这个游戏孩子们玩得很投入,都想挑战一次辨认出全部五种植物。 闭上眼睛,忽然世界安静了,那些细小的声音忽然变得清晰,伸出手指,我们一起数数都听到了多少种声音。 下午的泥塑课孩子们尝试捏出一头泥牛。一开始孩子们都像捏橡皮泥一样把零件捏出来拼装,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才慢慢摸清了跟陶泥相处的方式:其实捏一头牛就像婴儿的孕育,它是从胚胎慢慢地分化出头、躯干和四肢的过程。 晚上人类的活动安静下来,动植物的世界并未停歇。在祠堂边看完有趣的露天电影《动物奥运会》,孩子们带上手电筒,跟着老师们到祠堂后山进行夜观。一路上,孩子们看到了蜗牛、蟾蜍、飞蛾、蟋蟀、叶下珠。到了一片空地,枪枪老师让大家把手电关掉,闭上眼睛,安静下来,感受夜色。大约十几分钟后,大家分享了前后不一样的感受。大家都能觉得当安静下来后,能够听清楚更多的声音,原来夜晚的丛林是如此“吵闹”呢! 第 3 天 -THETHIRDDAY- 第三天“自然手工”由玉涛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心源自然学园校园内进行。玉涛老师带领大家配上有节奏的动作,唱了一首欢快的《小野菊》。然后又让孩子们分了两个声部进行合唱。孩子们觉得挺新鲜的。 玉涛老师让孩子们到自然中找到自己认为“美”的植物,然后拓印在卡片上,绑上带子,制作成书签。 美美的书签,看书也能闻到一股青草香。 玉涛老师还教孩子们在布上进行曼陀罗拓印 下午,玉涛老师又教孩子们把拓印好的麻布缝制成束口袋。孩子们认为能最后完成这样一件作品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深深体会到其中的艰辛。有个孩子甚至说,“想的到美,给我亿万富翁也不换……” 第 4 天 -THEFORTHDAY- 第四天“七彩英语与垃圾分一分”由Spring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活动。“StraightasaspearIstand……”在祠堂边,Spring老师带孩子们边做动作边念一段英语颂词,迎接新一天的朝阳,这一天的活动帷幕也温暖地拉开了。接着Spring老师带我们体验了有趣的英语晨圈,通过律动、唱歌、游戏学习了数字、星期、月份等英语知识。然后老师又给大家讲了《五只猴子的故事》,并且让大家边唱边跳边做相应的动作,孩子们很是喜欢。 最后,Spring带领孩子们念与做TeddyBear英语韵律小短诗,突然她表情神秘地引导孩子们玩RockPaperScissors~Shoot!(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游戏结束后大家的队形已从圆圈变成一纵队啦,原来Spring要邀请大家扮演英文诗中的TeddyBear,大绳内的孩子边跳绳边灵活地做动作,大绳外的师生高昂地念诵英文诗。可爱的孩子们还邀请了一木老师和明伟一起挑战,朗朗笑声响彻祠堂边…课后两位老师还说,如果小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学英语就好啦! 老师和志愿者利用中场休息的时间,摆弄回收分类的展示板,好几位孩子围在旁边问:等会我们去捡垃圾吗?还主动帮忙粘贴。一节英语+环保的课开始啦! Spring老师先亲切地与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做家务的情况,随后自然带入垃圾的主题,在听、摸、闻、猜、动等游戏中孩子们学习了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了解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知道"要想环境好,出门带五宝(水杯、碗、筷、手帕、购物袋)!"当看到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时,老师想到"雨后春笋"这个词,仿佛看到种子破土而出的情景。 “伸出我们的双手,爱护我们的地球,瓶瓶罐罐纸电一三五七"在祠堂里响起。在旁的老师志愿者们不禁感叹孩子们的投入…有趣的是,一小男孩把Spring悄悄请到自己座位旁,很自豪地拿出一条小手帕说:春天老师,我也有一宝,我想像您那样系在手上,您能帮我吗?于是Spring帮他轻轻地系上小手帕,他满脸笑容地低头继续写回顾;还有一位女孩拿出包里喝完的牛奶盒问,这个可以回收吗?是不是用剪刀剪开,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就可以回收啦?那渴望的、满足的眼神,稚嫩的话语让Spring老师感动、欣慰,看到了希望之光… 下午,明伟老师带孩子们进行了皮包LOGO的图案制作,每个孩子都自己绘制了独一无二的个人图案,并且上了颜色。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参与,对于自己最后完成的logo作品也是倍感自豪与爱惜,大家都很期待着第二天继续皮包制作。 第 5 天 -THEFIFTHDAY-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是小学堂的第五天,也是最后半天了。上午明伟老师带孩子们继续皮包制作,孩子们十分投入认真。但由于工序比较多,时间有点不够用,孩子们最后都没有完成。不过老师让部分接近完成的孩子拿了针线回家继续完成。剩下的孩子都放在老师这里,老师会私下帮助孩子们继续把它制作完成。 中午,大家围圈分别讲述了自己夏令营的感受之后,我们在祠堂里聚餐,美味的饭菜都是大家爸爸妈妈做的,饭前一木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感恩。 (孩子们的日记分享) 告别祠堂,告别孩子们,感谢大家彼此的相遇。 再会! 导师感言 一木老师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这次夏令营,我觉得是“连接”。孩子们和山林连接:他们徒步穿越帽峰山到白山村,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脚下的大山;孩子们与身边的动植物连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鼻子去闻,双手去摸,嘴巴去尝;孩子们与大自然的美连接,体会触动心弦的那一刻;孩子们与自己连接:在投入手作的过程中,与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内心相遇;孩子们与物品连接:每一次手作过程的挥汗如雨,都让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备感珍惜和自豪,也体会到每样物品无论大小,皆来之不易;孩子们与老师连接,学会聆听前一辈人的经验与智慧;孩子们与其他同伴连接: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谈笑风生,彼此相伴,彼此学习。课上孩子们一起学习和动手参与,课下他们一起玩耍游戏,恍惚间感觉回到了我们小时候童年的时光。这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关系的温暖变化,在这样快餐化、浮躁的社会下显得弥足珍贵。 ——一木老师 明伟老师 刚来村里的时候就看了第一期夏令营的纪录片,完全被吸引,非常期待。能参与进来今年的夏令营如常所愿,更重要的是全程参与下来,每个老师的课都蹭了!学到很多东西……谢谢祠堂边上!!谢谢所有促成和参与活动的各位老师、家长和同学们????意犹未尽,有缘再见…… ——明伟老师 枪枪老师 岭南地区生态资源丰富,开展自然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远离城区和重工业的帽峰山自然环境更为喜人。只是乡村孩子的视野受限于电视剧、电子游戏和抖音APP,以至于对身边的环境之美之趣缺乏觉察。在地教育倡导的理念即是引导孩子们重新发现自己的成长环境,乡土教育要达成的目标是让近处成为新的远方,为此,我把户外自然课程的范围设置在一条不超过米的街道上,让孩子们发现自己每天都经过的路上有多少未被觉知的奇妙,从而养成打开五感看世界的习惯,重建与家乡故土与自然世界的联结。包括夜间的自然观察和黑夜体验,也都是为了他们能够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的乡村。自然课程不是为了单纯的自然解说和生态知识传递,更多是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中蕴藏的神奇与自己身体的联结。 泥塑课程没有要求他们必须做出一个成品,但要求他们跟随整个流程和步骤,对事物从粗略浏览到精确观察,掌握从圆球生长出局部的塑形方式,重要的是观察习惯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非成就一个固定的完整作品。 感谢第一天老师们的规则建立及引导,第二天的自然和泥塑课非常流畅,晚间的电影和夜间自然观察也让我觉得孩子们都在学习不再一味向外表达,而是安静下来,让外界的声音和万物进入自己。 ——枪枪老师 玉涛老师 从一片破损的叶子中发现排列整齐的叶脉带来的秩序之美;从一株细小的藤蔓感受它的姿态之美;从一片不起眼的小叶子发现颜色的渐变之美……孩子总能引领我们看到大自然原本的样子。 如果上午的拓印工作是新鲜而有趣的,那么下午缝束口袋的工作则是需要意志力支撑的。近一半的孩子没有拿过针线,针脚太大,走线太歪,没关系,拆掉重来。在给自己亲手缝制的束口袋穿好绳子时,那一份从孩子们心中升起的对自己的肯定与赞叹,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刻,能够给予他们力量。 ——玉涛老师 春天老师 珍.古道尔博士说,根在大地下舒展、蔓延,无所不在,根就是坚实的基础,芽看上去弱不禁风,然而为了得到阳光,他们能钻出坚硬的砖墙。如果我们这个星球面临的各种问题像一堵堵坚硬的城墙,那么成年人就是坚实的"根",年轻人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芽","根"与"芽",携起手来就能够冲破墙的阻碍,改变世界! 头顶同一片蓝天, 共享大自然的怀抱。 人类、动植物何曾不是一样 渴望 一个安定的家? 垃圾围城已在眼前, 心痛叹息不如立刻行动! 我往返多公里, 只为一个纯粹: 把种子请进孩子们心田。 用有趣的方式, 让孩子积极参与的方式, 然后… 与往常一样 我心里无比的舒坦~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 唯有关心才会行动, 唯有行动才会有希望! 坚信: Onecanmakeadifference! 让我们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 仍然可以拥有美好的家园! ——春天老师 两年半前,我们刚刚搬来帽峰山中的桔洞九队,想象中是白天孩子们上山爬树,晚上大人们乘凉聊天的乡村生活,然而现实是,白天祠堂门口坐着一排孩子一人捧一部手机,晚上静悄悄大家都在自己家看电视。 我们如何跟在地的村民交流?我们的孩子如何跟在地的孩子认识?我们如何能生活在一个更融洽,更有趣,更美好的社区? 这也许就是我们开展祠堂边上的一系列活动的初衷。 第三期小学堂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心又更接近了一点。感谢伴随孩子们度过两个暑假的一木老师,感谢流溪自然保护中心的上尉老师、心源自然学园的枪枪老师、玉涛老师、春天老师、手工达人明伟老师,感谢协助工作的志愿者叮妈、凤娥、龙飞、伍鹭、小象、伟充等等。还要感谢提供场地和支持的头陂九队、心源自然学园,也特别感谢给这次活动捐款捐物的朋友们。本次小学堂的收支明细请看副条推送。 也有人问我,你们也不是什么公益组织,也没有经费,自己的工作也很忙还要带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些这么累而且可能不被理解的活动? 这次小学堂时,春天老师驱车来回公里赶来祠堂边上给孩子们上课,只为了把一颗环保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田。我想,每个参与进来的老师、志愿者、捐款人,他们可能都有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看到的意义。既然是有意义,也有大家一起,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 在祠堂边放电影,数数已经放了四十五回,有时刮风下雨,人多人少,留下的美好回忆却如此鲜明。小学堂办到第三期,本来以为我们要教孩子多少东西,却发现通过真实的陪伴和认真的观察,我们自己得到了许多成长,孩子们的许多优秀品质也让我们学习。孩子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孩子。 感谢大家彼此的相遇。 ——姗姗 且慢工作室祠堂边上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gyzz/2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习中药知识富春五小六2中队萌
- 下一篇文章: 中药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