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治疗方面,尤其是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推广,是乙肝治疗的一个重大进步,显著的改善了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但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重视。

一耐药问题

  在中国,最早上市的核苷类药物是拉米夫定,这个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不大,但是耐药率较高,我们在拉米夫定上市不久就建立了前瞻性的临床研究队列,针对耐药发现了几个独立的预测因素:

病毒载量高容易耐药;

联合干扰素可以减少耐药;

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肝硬化容易发生耐药;

转氨酶低者容易耐药;

该研究为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提供了部分循证医学的证据。

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越来越多,在符合治疗指征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耐药性低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突破者,应进行耐药位点的检测,针对性地调整抗病毒药物。

二停药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乙肝病毒和其疾病的特点,以及目前所能提供的抗病毒药物在作用和疗效方面所存在的缺憾,需要长期治疗;但抗病毒治疗仍属于病因治疗,也存在有限疗程的特点。

故在国内外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均列出了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推荐疗程和停药标准,但按照指南建议的疗程和停药标准停药后疗效能否持久并不确定。

三药物毒副反应问题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但近年来已发现,阿德福韦酯可造成近曲肾小管的损伤,使其对磷的重吸收下降,尿磷排出增多,骨磷不断释放入血,从而出现骨矿化平衡破坏、骨密度下降的骨软化。

近2~3年我们已发现了近60例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导致的肾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或低磷血症。有发生骨折的、有卧床不起的、有拄拐的、有骨痛的、有的没有症状仅仅血磷降低。

医院大量使用,广大医生还未认识,如不能及时发现,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骨折而致残,潜在的危害甚大。

  在此提醒临床医生对于服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磷、碱性磷酸酶等肝肾功能的检查。

若血磷降低应考虑阿德福韦酯造成的近曲肾小管的损伤;若出现骨痛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应考虑存在骨软化,应进一步检测骨密度和骨扫描。确诊后要及时调整抗病毒方案、给予对症治疗,并随访监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消化肝病学术大会

直播通道已开启

←扫码即看!

更多人在看

1“肝病科普之星”网络评选大赛报名开始啦!2肝友汇用户端3.0重磅来袭!3肝友汇医生端2.0高调亮相!4丙肝康复之旅,从点击这里开始!5两类药物性肝损伤您了解多少?肝博士杂志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可以治愈吗
白癜风能根治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hxcf/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