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

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米以下旷野平地、旱田、山地路旁或林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草药,外形酷似含羞草,常有人将它认错,今天识药记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叶下珠。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夏、秋两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呈段状。主根灰棕色,须根多数。茎直径2~3mm,老茎多呈灰褐色,有纵皱纹;嫩茎及分枝多呈灰绿色,有纵皱纹及3条狭翅状的脊线。托叶膜质,披针形,叶片长圆形,长7~18mm,先端钝或具小尖头,基部常偏斜,全缘,叶缘常具毛,易脱落。花小,几无梗,生于叶腋;萼片6枚,无花瓣。蒴果扁球形,直径2~2.5mm,黄棕色或淡棕褐色,表面散生鳞状凸起,成熟时6纵裂,无梗。种子淡褐色,三角状卵形,长约1mm,表面有横纹。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入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证。

用法与用量:

30~45g。

经典方剂:

1、鲜叶下珠2两,鲜马鞭草3两,鲜半边莲2两,水煎服,用于治疗黄疸。

2、叶下珠1两,鸡肝1只,水煎,隔日服1剂,用于治疗夜盲。

特别提醒:

识药记文章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经方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赞赏

长按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hxcf/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