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非医学专业学生也能治病救人做l
编者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约有30%的成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到底有什么危害? 1、诱发肝癌几率高: 数据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5%-25%,肝硬化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并且其中约一半的人在5-7年内可出现肝细胞癌等并发症。非常可怕的是,酒精性肝病相关性肝癌都发生在肝硬化之后,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肝癌,可发生在各个时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一旦出现了代谢综合征,往往提示可能发展成了脂肪性肝炎;而如果再出现糖尿病,则意味着肝病进展很快,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很高。 2、并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几率增高: 另外,在患上脂肪肝后,并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胆石症、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的机率也会高很多。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铁水平增加 肝脏铁染色阳性反应增强 此症与心血管疾病 肝脏及其他肿瘤相关的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东北大学学生创新团队发现去铁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新机制”的新闻,称其为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脂类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东北大学:本科生发现治疗脂肪肝新方法 东北大学本科生发现去铁制剂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老药新用”:东大学子发现去铁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新机制 东大学子发现去铁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新机制 中国教育报9月28日版 日前,东大学子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铁螯合剂去铁敏(DFO)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明确的减轻作用,在减少动物血脂等方面意义重大,为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脂类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创新团队薛晗同学 经典铁螯合剂DFO主要应用于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等铁负荷疾病,已经临床安全应用几十年。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本科生创新团队薛晗等同学,在教师郭闯的指导下应用DFO对ob/ob糖尿病(肥胖、暴饮暴食引起)模型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处理,首次证实铁螯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变性有明确的减轻作用,减少特定组织铁离子是改善ob/ob肥胖小鼠肝脂肪变性的有效办法。 创新团队成员 铁螯合剂治疗脂肪肝原理是什么? 据薛晗介绍,实验数据证明,铁螯合剂可减少肝组织的铁沉积,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同时上调脂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维持肝脏脂代谢及铁代谢的稳态,进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与此同时,铁螯合剂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肝细胞的凋亡,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及其调控的相关适应性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肝组织的适应、再生能力,从而为将铁螯合剂“老药新用”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相关疾病提供了新视点。 较传统疗法有什么优势? 据悉,减少膳食中的铁含量、放血疗法等去铁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虽然十分有效,但这两种办法难以准确控制,让普通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大规模的推广受到限制。 “铁螯合剂已经临床安全应用几十年,此前主要应用于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等疾病。此次发现其在减少动物血脂及肝脂肪变性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作为一种相对安全又高效的药物加以推广,有快速转入临床应用的潜力。”薛晗说。 这一项目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团队成员还依托此成果在《纽约科学院年鉴》(AnnalsoftheNewYorkAcademyofSciences)上发表SCI检索论文《去铁敏阻抑ob/ob小鼠的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及其分子机制》。 项目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链接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由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联合主办,本次大赛由兰州大学承办。来自全国所高校的项作品参加了比赛,参赛人数达到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两支本科生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王璞教授、郭闯副教授均获得指导教师一等奖。 文字:王钰慧 图片来源:薛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学生编辑:黄大维 推荐阅读?辽宁省唯一推荐的选手,是个文武全才! ?一位东大母亲的特别版《成都》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大学 东北大学↓↓↓为东北大学,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hxcf/6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野菜药用生长在农村,天天踩它,却不知
- 下一篇文章: 中医62个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