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叶下珠,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不过看到下面的图片,很多人会发觉小时候都见过,它跟含羞草长得有点相似,但它的叶子并不会因为碰触而合上。之所以被人们经常地把它们两者混淆,那是因为它有个习性是日开夜闭。叶片在白天的时候自然的展开,到了夜晚就轻轻的合起来了,正因为有这样的习性,所以人们往往和含羞草之间分不开了。正因如此,叶下珠,又叫日开夜合、夜合草、夜合珍珠。

我们仔细观察图片可以发现,叶下珠的叶片窄小在分枝上2列状排列,形如羽状,圆球状小果生长在枝叶的背面,形如“珠”,这样一来,这个“叶下珠”的名字是不是很形象?

在肿瘤科的时候,有个病人用了西妥昔单抗,这是种靶向药,80%以上患者可能发生皮肤毒性,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和/或较少出现的例如瘙痒、皮肤干燥、皮肤脱屑、多毛症或者指甲异常(如甲床炎),而这个病人出现了头顶部皮疹,伴剧烈瘙痒,予黄柏、苦参煎水外洗后,症状没有缓解,经邻里介绍,用叶下珠鲜品煎水外洗后,症状明显好转。

后面我查了下文献报告,发觉叶下珠在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比较多,在皮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

最后用教员的一句话收尾——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叶下珠

:别名称为珍珠草、十字珍珠、日开夜合、夜合草、夜合珍珠、阴阳草等。本品为大戟科叶草本。

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全草,去杂质,晒干。

微苦、甘,凉。

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赤白痢疾、暑热腹泻、肠炎腹泻、夜盲、急性结膜炎、口疮、头疮、风火赤眼、单纯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飞蛇卵等。

注:本科普仅为传播客家草药知识,但中草药有其特殊性,讲究辨证论治,切勿自行用药。

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xiazhua.com/yxzycjy/10396.html